2025年8月

廣西客家村建設教育文化中心兼改善食水衛生

港大明德工程再膺國際殊榮
Duling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Centre

客家村落獨嶺村,坐落於廣西翠綠山巒之間,三千居民傳承先祖文化,與環境共生。這條寧靜的山村,每年雨水充沛,卻也飽受缺乏衛生可靠食水的困擾。香港大學明德工程來到獨嶺,為居民建設教育文化中心,為村落帶來新貌,同時兼為村民改善淡水資源,接連獲得兩個國際建築獎項。

明德工程成立 22 年來,多次獲得國際獎項,今次這個項目剛榮獲2025年度國際Architizer A+ Awards頒發的「概念組 — 建築+社區」類別評審團大獎,並入圍「概念組 — 建築+在地主義」、「概念組 — 建築+公益」及「建成組 — 可持續文化建築」三項類別的最終入圍名單。去年底,項目已獲頒美國建築大師獎(The Architecture MasterPrize)教育建築類別獎項。

港大工程學院於2003年創立明德工程,致力推動師生義務到內地偏遠地區興建校舍、宿舍、衞生間以至橋樑,從而提高當地村民的生活水平,並改善學童的學習環境,而港大學生則可以善用其專業知識服務社群,從中獲取難能可貴的學習體驗。

Architizer A+ Awards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建築及空間設計獎項,致力推動大眾欣賞傑出的建築項目,並表揚成就卓越建築的設計師。港大工程學院院長David Srolovitz教授表示:「獲獎項目體現了港大工程學院的核心價值,包括跨學科協作、實踐應用,以及為社會創造正面影響等。這兩個國際獎項既肯定了建築的美感,更表彰背後支撐設計的工程創新。」

獨嶺教育文化中心由建築師李雅瑛設計,並得力於港大師生校友、當地政府及村民的積極投入,和利希慎基金鼎力支持。項目伊始便肩負解決獨嶺村的迫切需求及弘揚客家傳統文化的雙重使命。李雅瑛闡釋道:「我們的設計理念植根於可持續發展與尊重文化傳統,目標是克服村莊現實環境的困擾,轉型為孩童可以安全學習,村民有相聚和交流空間,為村莊帶來新面貌。」

項目分兩階段進行:首階段加固原有的校舍結構,著力解決校園過往環境衛生欠佳而衍生的健康問題,引進可持續發展的新衛生設備;第二階段建設新幼兒園與文化中心,採用階梯式屋頂收集雨水至蓮花池及地下循環系統,將充盈的雨水變為可靠的淡水資源。

李雅瑛解說道:「客家文化中『水』有很重要的的文化含意,蓮花池在這個項目中,既是一個實用的儲水設施,亦寓意教育傳承。建築內的空間運用,強調開放、靈活及與自然融合,促進學習、遊戲及社區互動,同時讓使用者按需要靈活運用場境。」

回顧這一趟歷程,團隊成員均十分重視建築工程背後的理念。李雅瑛形容,建築的真諦在於對人性、同理心與文化掌握得宜。建築環境可以加深族群的凝聚力,可以衝破地理環境及文化的局限;善用建築空間,更可增進人們之間的互信和理解,展現出更美好的精䄂面貌。

相關文章

香港大學五所全國重點實驗室獲國家科學技術部授牌,標誌著港大一個重要里程碑,大學將繼續致力為國內外的科技發展作出貢獻。
著名化學學者施啟正教授上月履新出任香港大學副校長(教學),他的理念是無論科技如何滲透生活每一個環節,大學教育的使命仍必須為激發學生的最佳潛能。
2025年為聯合國「國際量子科學技術年」,全球各地的專家與研究人員匯聚香港大學,出席第25屆亞洲量子資訊科學會議。
HKU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