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新任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學術成就卓著,他將以其全球視野、豐富行政經驗及廣闊人脈,為港大發展注入新動力。
作為國際知名學者,汪教授研究領域廣泛,涵蓋純數學與跨學科應用。他在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曾先後任教於喬治亞理工學院及密西根州立大學。加入港大前,汪教授任職香港科技大學,歷任數學系系主任、理學院院長以及副校長(大學拓展),並於任內聯合創立大數據研究所,以及主導籌建科大廣州校園。
在美國生活逾三十載,汪教授考慮多個因素後決定移居香港。他回憶道:「我兩位姐姐與親人都在亞洲,我希望能更靠近他們。同時,我和很多美國學者同樣意識到,全球科研重心正在東移。而內地的體制與美國截然不同,香港正是恰好匯聚東西的理想之地。」
人際網絡是大學拓展工作的重要一環。汪教授平易近人,善於與人建立良好關係,亦是多年擔當領導科大發展與籌款工作的原因之一。他積極搭建不同平台,促進學術社群的知識與思想交流,讓大家分享彼此熱愛的事物和項目。他笑言:「我喜歡結識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基本上我對甚麼話題都感興趣!我希望我們的學術社群,能凝聚大家的智慧和熱誠,建立更深厚的共鳴共振,進一步加強對港大的歸屬感。在眾志協力之下,我深信這願景必將在港大實現。」
汪教授最初只是純粹想與學術界同仁建立個人聯繫。他說:「現在我的聯絡人名單上已有超過7,000人,他們多為大學教授、企業家,當中亦有些政府中人。我相信是我天生的性格使然——我尤其喜歡與具有創業精神、實幹進取的人交流,因此,我非常期待透過港大的不同平台和活動認識更多持份者,並與他們維持良好的溝通和關係。」
汪教授認為,雖然外在環境瞬息萬變,但港大的籌募工作基礎牢固。他表示:「對任何從事機構拓展工作的人而言,港大堪稱『天堂』。這並非指我們無需努力,而是我們仍有宏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我們擁有龐大的校友網絡,其中不少港大畢業生在各行各業身居要職,或在商界成就斐然。港大人才輩出,年青及資深校友均不乏成功人士。除了長期支持港大發展的忠實捐助者,我們亦必須着力拓展新一代年輕校友支持母校,這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同時,港大需確立其在新一代潛在捐助者心中「首選」的地位。汪教授解釋道:「正考慮落户香港的內地及國際精英,不少是新一代『高淨值人士』。因此,大學未來十年的募資與資源格局,將迎來全新面貌。」或許,暫時未必太多潛在捐助者理解饋贈的重要性,但這正是港大的機遇:「憑藉港大的卓越聲譽與品牌影響力,我們或能率先接觸他們,逐步建立捐贈文化。若捐貲的觀念以及捐款支持港大發展的想法能在新一代中紮根,港大必將長遠受益。」
這僅是汪教授希望實現的眾多創新發展與籌款策略之一。他強調:「要實現一系列目標和落實大量新構想與活動當然需有配套支持,我們必須建立專業團隊。思考如何構建最合適的團隊正是我目前其中一項重點工作。」
現階段,作為大學管理層成員,他將首先憑藉自身經驗與人脈提供全方位支持。「無論是協助相關教員與學生爭取資源,還是為其連結業界夥伴以推動發展,皆是我樂意成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