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新任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学术成就卓著,他将以其全球视野、丰富行政经验及广阔人脉,为港大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为国际知名学者,汪教授研究领域广泛,涵盖纯数学与跨学科应用。他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曾先后任教于乔治亚理工学院及密西根州立大学。加入港大前,汪教授任职香港科技大学,历任数学系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以及副校长(大学拓展),并于任内联合创立大数据研究所,以及主导筹建科大广州校园。
在美国生活逾三十载,汪教授考虑多个因素后决定移居香港。他回忆道: “我两位姐姐与亲人都在亚洲,我希望能更靠近他们。同时,我和很多美国学者同样意识到,全球科研重心正在东移。而内地的体制与美国截然不同,香港正是恰好汇聚东西的理想之地。”
人际网络是大学拓展工作的重要一环。汪教授平易近人,善于与人建立良好关系,亦是多年担当领导科大发展与筹款工作的原因之一。他积极搭建不同平台,促进学术社群的知识与思想交流,让大家分享彼此热爱的事物和项目。他笑言: “我喜欢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基本上我对什么话题都感兴趣!我希望我们的学术社群,能凝聚大家的智慧和热诚,建立更深厚的共鸣共振,进一步加强对港大的归属感。在众志协力之下,我深信这愿景必将在港大实现。”
汪教授最初只是纯粹想与学术界同仁建立个人联系。他说: “现在我的联络人名单上已有超过7,000人,他们多为大学教授、企业家,当中亦有些政府中人。我相信是我天生的性格使然——我尤其喜欢与具有创业精神、实干进取的人交流,因此,我非常期待透过港大的不同平台和活动认识更多持份者,并与他们维持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汪教授认为,虽然外在环境瞬息万变,但港大的筹募工作基础牢固。他表示: “对任何从事机构拓展工作的人而言,港大堪称 ‘天堂’ 。这并非指我们无需努力,而是我们仍有宏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们拥有庞大的校友网络,其中不少港大毕业生在各行各业身居要职,或在商界成就斐然。港大人才辈出,年青及资深校友均不乏成功人士。除了长期支持港大发展的忠实捐助者,我们亦必须着力拓展新一代年轻校友支持母校,这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同时,港大需确立其在新一代潜在捐助者心中 ‘首选’ 的地位。汪教授解释道: “正考虑落户香港的内地及国际精英,不少是新一代 ‘高净值人士’ 。因此,大学未来十年的募资与资源格局,将迎来全新面貌。” 或许,暂时未必太多潜在捐助者理解馈赠的重要性,但这正是港大的机遇: “凭藉港大的卓越声誉与品牌影响力,我们或能率先接触他们,逐步建立捐赠文化。若捐赀的观念以及捐款支持港大发展的想法能在新一代中扎根,港大必将长远受益。”
这仅是汪教授希望实现的众多创新发展与筹款策略之一。他强调: “要实现一系列目标和落实大量新构想与活动当然需有配套支持,我们必须建立专业团队。思考如何构建最合适的团队正是我目前其中一项重点工作。”
现阶段,作为大学管理层成员,他将首先凭藉自身经验与人脉提供全方位支持。 “无论是协助相关教员与学生争取资源,还是为其连结业界伙伴以推动发展,皆是我乐意成就的事。”